- #哈尔滨历史建筑#C379「观音寺」三类历史建筑。松浦镇永胜路176号。建于20世纪初,砖木结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前廊式,有圆鼓形柱础、出檐深远。建筑为硬山顶,青砖墙,木作屋面,上铺青瓦,檐下额枋彩画装饰。正立面窗为六边形。寺前有八块放生池,莲花样。寺后有一小山。山上有送子观音小庙一处。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C337「红专街27—35号建筑」三类历史建筑。建于1927年,砖木结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筑立面采用横向三段式构图,对称布局,两侧设阳台,栏板为花瓶式砖砌栏杆,中段设置两层通高的爱奥尼混合柱式,比例匀称,装饰构件细腻,造型美观,细部处理光影变化明显,立体感强。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C337「红专街13—21号建筑」三类历史建筑。建于1931年,砖木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建筑立面呈非对称式布局,主入口两侧设有通高但没有柱头的巨柱式,局部出檐深远。其下均匀设置牛腿以承托,女儿墙呈非连续状,形式多样,墙面装饰构件比例严谨,庄重精巧。
- #哈尔滨历史建筑#C336「中央大街122—126号」三类历史建筑。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砖木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建筑立面构图比例匀称,一二层均采用长方形窗,窗台配以简洁的装饰,三层设水平挑檐,檐口下方带有丰富的线脚装饰。挑檐下有成组分布梁托,鱼鳞铁皮屋顶。
- #哈尔滨历史建筑#C335「尚志大街170—176号」三类历史建筑。原哈尔滨公和利呢绒丝绸百货商店。建于1924年,一二层砖混,三层砖木,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因其通体泛白,俗称大白楼。主立面对称,入口上设阳台,两层高的爱奥尼柱式,上托三角形山花,一二层间有腰线。一二层开方形窗,三层为两樘一组的窗。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C278「道外南二道街30号建筑」三类历史建筑。倾向新艺术运动风格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沿街立面整体为对称式布局,只是左侧的门连窗为圆形,右侧为矩形。浅灰色的抹灰外装饰面,墙垛与牛腿上的装饰图案都采用新艺术运动的建筑符号。门的圆形形态与阳台的铁艺栏杆皆模仿新艺术运动风格。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C275「道外北五道街71—81号楼」三类保护建筑。建于20世纪初,砖混结构,外饰面为青砖原色,装饰线脚皆以砖的层层出挑砌筑,部分砖块进行了打磨处理,做工十分精致。主入口设在转角处,主入口上方的两根壁柱柱头造型较为独特,两柱中间为镂空的花瓶状装饰。女儿墙用多种镂空图案砌筑。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C258「靖宇街31—35号」三类保护建筑。建造年代不详。砖混结构。建筑以砖墙抹灰墙面,呈对称布局,建筑中心一层为门洞,上设置阳台。建筑主体颜色成较浅的橘黄色,线脚和部分装饰物饰以白色。建筑一层立面上以凹槽装饰,二层窗间上为方形扶壁柱。檐部下方设托檐板与牛腿。实体女儿墙。展开全文
- 分享自瑞雪烹梅1120 《【民国旧影】民国中国各地城市样貌》 - 【民国旧影】民国时期中国各地城市的样貌照片 1930年代《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中国照片 上海(1937年10月号)外... (来自 @头条博客 ) - http://t.cn/zRbUxUj展开全文
- #哈尔滨老字号#【道里秋林】在中央大街与西六道转角处,就是道里秋林。1911年11月从中央大街北头搬到此处。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是高档商店,英国的毛料、美国的罐头和留声机都能买到。食品也很丰富:里道斯、黑列巴、巧克力酒糖、西米旦、沙合利、俄罗斯甜酒……还有像手镯的列巴圈,用纸绳串起来卖。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C220「靖宇街261—265号」三类保护建筑。原为银京照相馆,建于1934年。砖木结构,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入口位于转角处,用壁柱加以强调,柱头及入口上方的女儿墙用写实花卉的浮雕重点装饰。檐口处有繁复的巴洛克式装饰,整座建筑均开有形状大小相似的矩形窄窗,使立面富有韵律。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C221「靖宇街267—273号」三类保护建筑。建于1915年。砖木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檐部托檐石并与其上的女儿墙墙垛对应。一层窗下墙面和壁柱做水平分缝处理,建筑采用圆角方窗,开窗较大,饰以细腻纹线的窗口装饰入口上方女儿墙做特殊处理,加以强调,檐口出挑,水平延伸,稳重大方。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C222「亨达利眼镜店」三类保护建筑。靖宇街350号。建成于1919年,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主入口位于转角处,在二三层设圆壁柱加以突出。窗口凹进较深,设窗间柱,在墙面上形成类似壁龛的光影效果。入口处立面上设有不规则折线形山花,且装饰繁杂,具有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有铁艺阳台。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C224 「新光装饰材料商场」三类保护建筑。靖宇街350—354号。原为大东书局。建成于1917年,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主入口位于转角处,墙面垂直划分明显,二至三层窗间墙均设壁柱。整座建筑开窗均匀,富有韵律感,女儿墙为实墙面,装饰精美。转角处设有带腰线的矩形山花,墙面有浮雕花饰。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C223「新一代钟表眼镜店」三类保护建筑。靖宇街338—344号。建成于1919年,中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主要入口设在转角处,窗户设置均匀,为方格状窗扇。以黄色的窗间墙与白色窗套的对比形成垂直划分效果,转角处窗洞两侧饰有爱奥尼式立柱。入口上部女儿墙设半圆形山花下部开有矩形空洞。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C217「亨得利钟表眼镜店」三类保护建筑。靖宇街334—336号。建于1925年,砖木结构,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建筑采用长方形窄窗,局部窗口上部装饰丰富。形成大小基本相同的窗户,整齐有序的排列使建筑富有韵律。女儿墙局部高起,以曲线为主题,满布写实花卉的浮雕装饰,个性特征鲜明。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C219「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类保护建筑。靖宇街37—43号。建于1901年。砖混结构,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建筑体量简单,装饰丰富,立面墙体满布装饰雕花。入口处一二层建筑退后形成门洞,由极具个性的柱支撑,上部有拱形门洞山花。实墙面女儿墙,檐口出挑,线脚水平延伸,整体舒展大方。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C218「三友照相馆」三类保护建筑。靖宇街378—380号。建于1917年,砖混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建筑左右对称,立面规整大方,腰线和立面分割线都做了精细的装饰处理。二层、三层均采用方窗,窗口有装饰,建筑立面有壁柱,其上有竖线条的线脚,檐口厚重且有出挑,女儿墙为实墙面。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C214「辽阳街5号」三类历史建筑,建于1930年。砖木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铁艺栏杆的女儿墙,与入口处铁艺雨棚交相呼应。木屋架,坡屋顶,檐口平直,以三层线脚出挑。建筑底部有三步台阶的平台,周围配以石质栏杆,整座建筑形体简洁、大方。展开全文
- 阿唐,2006年开始关注和研究哈尔滨地情历史,在相关媒体发布了数十万字著述。2010年与他人合作出版《他乡亦故乡》。2011年出版《哈尔滨历史建筑寻踪——老街漫步》。🔗 网页链接
- #哈尔滨历史建筑#B113「哈尔滨艺术博物馆」二类历史建筑,南岗区一曼街253—1号。原为世界红十字会馆哈尔滨分馆,1929年竣工。仿古典主义为主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建于坡地之上,充分利用地形,正立面二层,北立面三层,平面呈长方形,六根高大的爱奥尼柱式端庄有力,背立面居中有巨大的万字图案。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B106「哈尔滨第三中学」二类历史建筑,南岗区果戈里大街415号。原为中东铁路普育中学,1925年竣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设计师是彼·谢·斯维利多夫。建筑平面为梯形围合院落,立面对称构图。三中1923年10月成立,由督办王景春创建,当时校址在现省博物馆内,1927年改名,1928年迁现址。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B103「哈尔滨市政府幼儿园」二类历史建筑,南岗区满洲里街29号。原为满洲土木建筑业协会哈尔滨支部(成立于1937年),1936年竣工。砖混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正立面呈对称式构图,主入口居中,主体建筑为四坡屋顶,上有老虎窗。墙面贴马塞克,门两侧装饰纹理及檐口线脚极富魅力。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B91「哈尔滨市对外友好展览馆」二类历史建筑,道里区田地街89号。原为丹麦驻哈尔滨领事馆,建成于1920年。砖混结构,钢混楼板,折中主义风格。入口处设多立克柱式门廊,二层阳台与女儿墙有精美柔和的金属曲线装饰。檐部出挑很大,下设托檐石,局部有不规则弧线形山花。墙面线脚丰富。展开全文
- #哈尔滨历史建筑#B83「东北轻合金公司西楼」二类历史建筑,平房区新疆三道街11号。建于20世纪50年代,砖混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清水红砖墙面,白色线脚装饰,色彩形成强烈对比,平面规整,成矩形,里面简洁大方。仅在三层窗户中部设有白色水平带形装饰。两坡屋顶,上方四角处均设有一层小屋。展开全文
- 哈尔滨早期的建筑不仅仅是受其影响,而是沙俄殖民者为哈尔滨近代城市史定下的一个基调,民居和教堂是俄罗斯风格,公共建筑为法国风格,大抵如此,这也是哈尔滨“东方小巴黎”说法的由来,那是殖民地城市历史的特色印记。(转)
- 现存的香坊火车站是1925年建的,仿巴黎在1898年建的火车站,因为哈尔滨的历史建筑很多是俄罗斯学习模仿当时建筑风格是风向标法国,哈尔滨也因之被称为东方小巴黎。
#漫游哈尔滨#哈尔滨的城市史从这里起步,哈尔滨这个名字起源于它,115年的老建筑见证了整个哈尔滨近现代史。这里的室内屋顶遍布燕子窝,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此充分的演绎与呈现。这里就是【香坊火车站】,曾经的“哈尔滨站”@黑龙江晨报 @新浪黑龙江 @新浪龙江旅游 我在这里:哈尔滨香坊站
- 哈三中原名叫普育学校,是1923年由中东铁路公司督办王景春倡导创办,由俄侨设计师彼•谢•斯维列多夫设计。它曾拥有多个名字,“哈三中”这个名字始于1964年,这个最终改名典故还与当年朝鲜二号人物崔庸健有关呢[这段历史大家知晓吗?]。看到90年老建筑经历磨难,很是痛心,哈尔滨老建筑经不起折腾了。展开全文
【哈尔滨第三中学文物建筑遭违法拆除】哈尔滨市第三中学老校区主楼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由俄罗斯建筑师设计,2011年被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但最近两天,这栋老建筑房顶电钻声轰鸣,部分房瓦和望板正被拆除。记者从文化部门了解到,对这栋老建筑施工并未获得审批,属于违法施工。🔗 网页链接
- 这里和老道外确实很像,也和老道外一样没有下水,情况很类似。在大安街里也有这样一片老建筑。我去年曾经就这里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在微博上也提过这里的。另外@龙江驴友 老道外不是哈尔滨的发源地,满洲国时期才划归哈尔滨的。
你来过这里么?这个院子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建成,距今已有九十年的历史。如今这个院子即将被拆掉,是不是经济发展一定会带走那些古老的建筑?我不知道,但有一点很肯定,五年、十年后……哈尔滨不会再有真正富有历史文化的建筑了
- #哈尔滨历史建筑#「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一类保护建筑,南岗区民益街100号。始建于1922年,砖木结构建筑物。具有巴洛克风格特征,兼有法国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地上三层,半地下一层,可见当时的吉黑邮政管理局规模之大。解放后,黑龙江省邮电局接管,现建有黑龙江邮电博物馆。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