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是指外境,而是指人内心的平静与宽阔。许多人都对忍辱有误解,认为忍辱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被动的接受,是示弱是退缩,其实这都是从外在的表相上来理解“忍辱”,忍辱不仅不是消极被动的,恰恰相反,是积极、主动、超越的,不是示弱,而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 诸苦源于贪己乐,诸佛生于利他心,故于自乐与他苦,如实修换佛子行。纵人百般中伤我,丑闻谣传遍三千,吾犹深怀悲悯心,赞叹他德佛子行。无论何时行何事,应观自心之相状,恒系正念与正知,成办利他佛子行。由此精勤所修善,为除无边众生苦,咸以三轮清净慧,回向菩提佛子行。--《佛子行》查看全文>>展开全文
- 学佛最可贵之处,并非从此就能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而是在于面对顺、逆境界时,能以智慧心了达因果及无常之理,并且积极地从因上努力。所以顺境时,须知是众缘和合成就,不骄矜自满;逆境时,亦知是过去恶因今日果熟,须惭愧忏悔。所以,只要我们学会以佛法转念,生活中处处皆是光明。查看全文>>
- 如果你想离苦得乐,获得自在解脱,就应该好好学佛,而不是一味求佛。学习佛的大慈大悲、大觉大悟,要让每个起心动念都是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菩提心。佛陀通过佛法,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有佛法就有办法,你要理解并践行佛法,才能解脱。因为除了你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业力和命运。查看全文>>展开全文
- 内观是透过对自身内在的实相观察来自我改善的方法。将专注力有系统依序地集中在观照身体上的感受,从而体验身心运作过程持续不断交接所造成的相互影响,身心两者密切互相关联。借着透过观察、探索自我的旅程深入身心共同的根源,将所有不净杂染消融,达到平稳、安定、和谐,内心充满着爱与慈悲。查看全文>>展开全文
- 佛不单单说人生是苦,还说苦有苦因,把苦因除去,就可以成就一个究竟圆满的人生,这个境界,佛法叫常乐我净。常是永久,乐是安乐,我是自由自在,净是纯洁清净。佛教最大的目标,不单说破人生是苦,而是将这苦的人生改变过来,成为永久安乐自由自在纯洁清净的人生。-- 弘一大师 查看全文>>
- 对自己,自珍但不自恋;对别人,要求但不苛求;对感情,专情但不痴情;对生活,感悟但不感叹;对成就,渴望但不奢望;对家庭,眷恋但不迷恋;对友谊,向往但不神往;对金钱,希图但不贪图;对财富,分享但不独享;对信仰,正信但不迷信;对人生,无悔但不后悔;对生命,热爱但不溺爱。
- 怀善心能助人参透人生的大智慧。以慈悲心关怀,怀善心助人;以慈悲手行事,事助生善行。怀善心,灭心头火,助生之乐;怀恶心,造动荡,酿生之苦。用慈悲的心体贴关怀,用慈悲的眼看待万物,用慈悲的口随喜赞叹,用慈悲的手常做善事,即使一无所有,也足以安身立命。心怀善心,即得人生大快乐,大幸福。
- 处世之道,当在诚、敬、静、谨、恒。诚,不自欺,亦不欺人,不蝇营于小利,不短视于眼前;敬,恭顺待人,顺势谋事,居功不自傲,得意须让人;静,不乱分寸,不事张扬,洞察世相,静观时变;谨,祸从口出,谨小慎微,不能凡事张扬,留得回旋余地;恒,持之不懈,意志笃定,困苦不退缩,挫败不止步。
- 生命是自己的,不必用别人的标准来框定自己人生。如果想讨好所有人,满足所有人的标准,最终只会迷失自己。你不可能让所有人对你满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标准。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是徒劳无功的,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不要迷失在别人的评价里,用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就好。
- 佛法的意义在于慈悲和智慧。有的人非常乐于助人,就因为他没有以自我为中心,无私奉献,这就是菩萨之行。有的人看经书很认真,却落于意识逻辑中对错、高下、空有的对立里,执著、我慢越来越强,烦恼也越来越盛。修行不是文字中的逻辑和算计,修行是生活中踏实质朴、清净圆融、众善奉行的点点滴滴。
- “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佛经里有“一空万有”和“真空妙有”的禅理。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 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看生活是否完美,就要淡视那些不完美,放大那些可能的完美。只要你的心完美,这个世界就完美。所以我们修炼的,就是一颗热爱生活、敬畏生命、懂得感恩的心。
- 忏悔是做为一个修行人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对佛教徒来讲,不论自己这一生之中是否犯了过失,都应该忏悔。不论是出家人或者是一个修行的人,要经常忏悔,才能保持三业的清净。就好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在吃饭以前,要把碗筷洗干净,吃完饭以后,也要把碗筷洗干净。【法会随喜:http://t.cn/zHgB3sz】展开全文
- #今日药师佛诞# 祈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一切众生罪业忏除,人人福慧增长,身心自在,六时吉祥!法界含识,往生极乐,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永久供奉千佛灯:http://t.cn/z8m7lts】
- 发表了博文 《弘一法师:佛教的简易修持方法》 - 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 两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妙慧师便到厦 🔗 网页链接
- 如果有人批评你,你感到伤心难过,就想想看,连我们至尊的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办法不被批评,所以,你一定要把批评当作世间的常态。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就因为他开口闭口都在批评他人,圣人之所以成圣,正因为他能自我检讨,很少批评别人。——慧律法师
- 悲心是治疗寂寞的最好方法。寂寞是因为以“自我”为中心,太注意自己而产生;当你努力减少自己的寂寞时,反而更加寂寞,因为你把自己锁在自己里面。只要你从自我中踏出一步,开始关心别人、发展悲心,就能从寂寞中解脱。——宗萨钦哲仁波切
- 祈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正法永住,法运昌隆,民生安乐,社会祥和,祖国繁兴,世界和平,一切众生罪业忏除,人人福慧增长,身心自在,六时吉祥!法界含识,往生极乐,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唵,钵啰末邻陀宁,娑婆诃ong bō là mò lín tuó níng suō pó hē
2013年9月5日,农历八月初一,是佛教四大菩萨地藏菩萨圣诞纪念日。石佛禅寺将在寺内举行癸巳蛇年地藏王菩萨圣诞纪念供灯法会。恭诵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随堂超荐、上供,放生、夜晚供灯。【随缘护持:http://t.cn/z82n8p6】唯愿众等学习地藏菩萨的慈悲宏愿,孝顺父母师长,悉发菩提心,共建净国土。
- 发表了博文 《农历七月十三大势至菩萨圣诞,大势至菩萨介绍》 - 大势至菩萨梵名摩诃娑太摩钵罗钵眵,意译作大势至或大精进。略称势至菩萨、又称势志菩萨。大势至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众生离三途,得无上力 🔗 网页链接
- 一个幼稚的人,常常会觉得应该抱怨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艰难与不容易。一个成熟的人,往往会发觉能够责怪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他知道人人都有难处或局限。
- #周一请吃素#很多爱吃肉的人开始吃素,一下子接受不了,作为变通,把素菜做得看上去跟肉一样,虽然像肉,但毕竟是素.从佛法上来说,这种境界叫做戒;当他们习惯了素食,即便有肉在旁边,也不为所动,这种境界便能称之为定;而最后当他们真正明白了吃素的好吃,欢欢喜喜地主动吃素时,这种境界就可以称之为慧展开全文
- 佛教小知识:#七圣财#是成就佛道之七种圣法。即信、戒、惭、愧、闻、施、慧。以其所持之法能资助成佛,故称为财。这是真正永不失落,不会造成副作用的财富。世间人因财多而遭杀身之祸,或烦恼无边的甚多。而七圣财是出世间的财宝,只要努力行一分,就得一分的实益,令修行人身心安乐,智能通达。
-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藏地的梗桑曲扎大师云:“应断杀生,救护放生,于一切身语之善法中,放生功德最大。” 若能放生,从金刚地狱中也能得解脱。【随喜放生:http://t.cn/zTiMcEX】
- 长时间地思索死亡与无常。一旦确认自己将会死亡,你对离恶行善就不会再感到困难了。再用一段长时间观修慈与悲。一旦心被慈爱填满,你对从事利他的行为就不会再感到困难了。然后长时间地观修空性,即一切现象的本然状态。一旦完全领悟空性,你对去除所有的迷惑就不会再感到困难了。
- 友爱和善良永远都是对的,世界却常常有不对的时候。如果事先告诉他这个世界的混乱和糟糕、谦让和善的人总会吃亏,他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失落、悲观乃至绝望,而人性温暖一面能带来的欢乐便被遮蔽了。
- 释迦牟尼佛在《广戒经》中云:“所谓实福者,有大果、大利、大威严、广大义,若善男子、善女人,是行、是坐、是卧、其善根恒时增长。何人建造经堂,乃为七种实福之首。”《俱舍论大疏》第一品中也有如此广说:“在有漏的善法中,修经堂的功德最大。”【随喜建寺功德:http://t.cn/zTmiUSO】展开全文
- 很想变成一朵安静的云,今夜,在凉如水的月色里,闲走山长水阔,看一程山水,然后等繁星垂落,缓缓退去。离别,是永远的折子戏,我已习惯了割舍。但凡最美的,且留枝头。转身,明日,明日即是天涯。
- 做一个内心自由的人。社会再复杂,也不要让自己被三件事所控制:过去,别人和金钱。面对外在世界,有时需要妥协宽容;但在自己的心里,一定保持独立自由。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吧,因为你只有一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