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商隐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义山只活了四十五岁,没什么晚晴可言,木心晚年在乌镇的居所好像就叫晚晴小筑,相较而言,木心算长寿,可是他自己说:长寿?啊,长寿的意思是年命有限!此感慨是要有点年纪才会有的。
- 分享自陇菲 《母語與母國——陳丹青演講全文》 - 母語與母國——陳丹青演講全文 木心先生用母語調整和母國的關係,可能正是憑了母語,在內心和母國分離。他說:“向世界出發,流亡,千山萬水,天涯海角,一直流亡到祖國、故鄉。” (来自 @头条博客 ) - 🔗 网页链接
- 中国的圣哲大都假设听众或者读者是跟他们一样非凡的智者,因此以无言为境界,以心领神会为传授方式。他们通常以读者或者听众为同一层次上的智者,自亚里士多德以降的西方文化,建筑在假设听众是混沌初开的学子的前提之上。因此,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征是跳跃的,西方文化的传统是循序渐进的——李劼
- 请教@ 潇湘竹女,这个是黑色贝九吗?我听过卡拉扬和伯恩斯坦的,我很喜欢卡版。但是看到你对福特文格勒黑色贝九的描述,非常神往,这个,是吗?【视频: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Op.125 - 富特文格勒指挥】 (分享自 @优酷网) 🔗 网页链接
- @上海人李劼 老师,我的理解:他人是地狱,他人也是天堂。然而“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大狗在叫小狗也在叫,各叫各的,各得其乐。他是特别悲观,但他的无为就是自治自律,“自律即是自由”,人人自律即可达无不为的自由境界。他非常超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