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日本学人的头像

日本学人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日本学人

    为何“爱国”央视某主持人被带走,“爱国者”们马上翻脸不认他;而沈颢被带走,却有那么多人挺身而出为其说话?人德不同。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日本学人

    梁文道:“某些国家会有初识不谈政治(也不谈宗教)的习惯,有时甚至连老友都会在见面的时候避谈国事,十分默契。但我们华人不同,和陌生人说政治骂政府往往就和英国人谈天气一样,是种打破尴尬沉默的闲碎。……不是政治和友情谁比较重要;而是政治为什么会变得巨大到盖过了其他一切重要的人的质素?”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日本学人

    读书不求甚解是对的——比起记忆内容,更重要的是刺激大脑。精神体操的不断坚持,与不懈锻炼身体是一个道理。正因为如此,选择难度稍微高于自己智力、知识水平的书籍方才有效。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日本学人

    我所知道的在日中国人研究者,通晓中日英的还有陈力卫老师、林少阳老师、陈继东老师、刘岸伟老师等。许多学问渊博的老师,在日本默默耕耘,不显山不露水。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日本学人

    朱大可是一个优秀的评论家、散文家,不应该用学者的标准要求他。一般学者写不出这样的句子:“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把帝国的官吏和人民从美妙的餐桌上拉开。而在餐桌隔壁,古老的厕所臭气薰天。”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A:你看,那个老爷爷带着窃听器。B:那是助听器。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推荐@上海人李劼 先生评述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与文化的《枭雄与士林》。虽然我关注的一些问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答(比如关于国共发动内战的分析、对刘小枫、李泽厚的批判流于简单和情绪),但提供了许多我未知的观点与信息,是一本足以撼动主流知识界言说的胆识皆佳的著作。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不同意你的看法。这种唯政治论严重妨碍了中国人的实证研究,流祸至今。求真是学术的第一目的。//@blue-tomato: 我记得赵楚说过,整个大跃进计划在他看来,包含着非常精准冷静毒辣的计算和筹划。假如这个观点可以成立,那么背后的逻辑就与经济无关了,甚至讨论经济要素也毫无意义。
    “工分制(公社工分、生产大队、生产小队)是一个没有地主的佃农制度(sharecropping without a landlord),生产下降是必然的。但总产量从何而定,是一个极为困难的经济学问题。”张五常文章:http://t.cn/zT6fxci。国内是否有专门研究工分制度的经济史著作呢?@CYN929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回复@林花不待晓风开: 明白你的意思:定价是企业的合法自由。不过,灾区的百货商店,其商品估计不会突然提升到“合理价位”。这个先不论,我忽然想起以前汶川地震时范跑跑的故事,一开始我是同意范老师的,但后来发觉这也是自由主义的死角。
    这条微博瞬间被删。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本是无神教的佛教在变迁之中,不断被加入婆罗门教、密教和各民族的民间信仰因素,逐渐具有了多神教的形态。如来佛陀(如弥勒)、菩萨信仰(如观音)、密教明王、天部诸神,再加上各宗祖师等,变成了今日寺庙所见的众多偶像。这些与释迦牟尼毫无关系,但创作佛像的冲动,无疑还是基于对释迦的强烈憧憬。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在电车上同时看完了龙应台的《目送》和土家野夫的《乡关何处》。两本散文集,都是出于巴楚后裔之手,也算是巧合了。那些风雨飘摇年代里的个人悲欢、家国磨难、生死两茫茫,拉着我往历史和人性的纵深处愈走愈远……看多了学术书,偶尔读读散文,仿佛从厮杀的战场回到后方,小憩几日,养精蓄锐。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昨天去东京台东区的山谷,参加了一个为流浪汉服务的志愿者活动。一起做饭,然后拿到附近公园免费发放,每月第三个周日有义诊和理发等。做饭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材料很简单:胡萝卜、魔芋、汤汁等放进大米里,一起煮熟,再加上腌白菜,每人一份。然后架起大锅铁灶,在路上用柴火烧饭,就是这个架势: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赤木文章让我接着思考:社会流动性的提高需要什么条件或契机?战争,有耸人听闻之嫌,但动乱确实是一个契机;还有教育就职的开放、行业进入垄断的打破、婚姻关系的自由等。但强强联合是人类的本能,巩固既得利益也是本能,无产者成了中产之后,也会趋向保守。怎么办?无解。于是就出现了施特劳斯命题。
    2007年,赤木智弘说,曾经的左翼过度重视用人种、性别、出身、国籍等先天属性来定义弱者,反而忽略了经济收入这一最根本的阶级因素。于是在阶级上升无望的状况下,他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既然无法实现幸福的平等,那就用战争来实现让全体国民一起受苦的平等。借助战争,中产阶级就会和无产阶级一样完蛋。
    展开全文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2007年,赤木智弘说,曾经的左翼过度重视用人种、性别、出身、国籍等先天属性来定义弱者,反而忽略了经济收入这一最根本的阶级因素。于是在阶级上升无望的状况下,他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既然无法实现幸福的平等,那就用战争来实现让全体国民一起受苦的平等。借助战争,中产阶级就会和无产阶级一样完蛋。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语言对人的控制深不可测,你说什么话、怎么说话,你就是什么人。如何更新话语,是一生的课题。“那些恶俗的流行歌,你明知恶俗,但烂歌听了千百遍,可能就被无形中洗了脑,冷不丁会在散步... ——看到张晓舟的博文《石头里面也有阶级斗争》有感而发的评论。🔗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今天终于得闲去看了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书圣王羲之展”。周四,但是请看下图的长队,已经展了一个多月,还是这么多人。之前说过,世界上如此喜爱汉字书法的只剩中日两国了,如果还要你死我活的争斗,只能让人扼腕悲叹,悲叹文化的脆弱和野蛮的强大。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我不相信飘忽隐现在脑海里的虚幻思想,我只相信作为物质而客观存在的文字。很多人忽略了大音希声的真理,乃有赖于作为文字流传下来的【大音希声】这四个字。我只能不断书写,在文字里雕刻一生。只有这样抵达四十岁,吉本隆明的四十可靠论,才能成立。浑噩幻想的话,即使长命百岁,又有何智慧?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在kindle上看完了内村鉴三的《给后世的遗物》。是明治27年他在箱根基督徒暑期学校的演讲稿,影响广泛。内村深入浅出、步步为营、穿插各种历史轶事和人物传记的讲述方式,甚是引人入胜。看到一半,我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吗?...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看了伊斯兰青年学者马在渊对张承志的批判,不错。@许脸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你们离开之后,这张相片就会成为常态:一个人的阅读,以及永远的空椅子。 我在:🔗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大乘佛教的经典法华经成立于纪元前后,与新约圣经成书时期大致重合。法华在主张万人平等、教主的超越性权威和救赎力量、绝对信仰经典传达之信息这三方面,与福音书类似。同时,法华经和福音书一样,都有“离家浪子历经艰辛后返回家园,得到意料之外的财富”的故事。法华经也给日本思想带来极大影响。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听完这首,不得不睡了。今天没完成任务,继续折磨。 分享 J.S. Bach / Hilary Hahn 的单曲《Partita No. 2 In D Minor: I. A》(来自豆瓣FM-#古典 MHz#🔗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官方媒体的宣传,还是到处流传的回忆和分析,绝大部分的讨论集中在学生运动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运动,即使有关所谓公民社会的分析,也集中在四通公司这样的经济集团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汪晖这段文字的日译,出现了严重错误。变成了“没有集中在学生运动……”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尖閣は共存共生の場 県内学識者が緊急声明http://t.cn/zjgzXP7。冲绳县的学者识者发表紧急声明,呼吁把钓鱼岛变成中日台共存的场域。他们提出,在前近代,钓鱼岛是中日渔民共同经营的海域,并无纷争,而现在两国政府都在不断激化矛盾,不考虑当地民众的安全和生活。曾经的冲绳战乃是他们的创痛记忆。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在宪法第九条里宣称放弃战力,放弃交战权,这是近代民族国家史上前所未有的戒律,仿佛耶稣甘受十字架酷刑,以死亡和复活切断暴力的轮回链条。和平背后,不仅是利益均衡互制,更是价值的共有。日本宪法九条值得向整个东亚推广。@茱丽叶啊 @万朵阜亭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土家野夫 @北京崔卫平 老师也许不知道,据我观察,日本的中国研究界,因为担心被日本右翼歪曲利用,故往往对较媒体化的中国政治批判持有谨慎态度。如何区分健全的、维护基本价值底线的中国研究和堕落为中国蔑视、激化民族矛盾的右翼言论,可能是他们的课题之一。@唤之-王铮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其实@司马平邦 说得有道理,党报当然要听党的话,要纯洁队伍,但前提是要开放新闻市场,允许言论竞争。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1937年7月29日通州事件。日本的傀儡政权、翼东防共自治政府保安队发动对日“叛乱”,杀死了约200名日本人、朝鲜人,包括平民妇孺。杀戮之中,中国女护士何凤岐冒险庇护了一位5岁的日本小孩节子。节子全家遭难,被送回国内祖父家里抚养。老人反对过分向中国索赔,不忘感谢何凤岐,视灾难为战争报应。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谭耶夫:以下是读书随笔名家松冈正刚先生的一篇作品,来自于他的主页《千夜千册》(日文),写日本明治时期的基督徒思想家内村鑑三(以及同样著名的新渡户稻造和冈仓天心),涉及日本基督教知识分子的一些信息,特翻译出来,以飨有心人。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谭耶夫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