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微博屏蔽
- 纽约时报在14号发了一条新闻,说:西贝莜面村花2.5万刀在时报登广告,完了就打广告说“《纽约时报》报导西贝莜面村走进联合国”。纽约时报不干,说这是广告不是报道,派记者去核实。西贝不接受采访。纽约时报把这些写成一篇报道:“《纽约时报》报道西贝莜面村了吗?” 现在,这个答案是YES。
- 作为《人物》记者,我在2013年底采访了 @索达吉堪布 (注:他当选《人物》杂志2013“年度面孔”)。从出租车到影棚再到拍摄结束,聊了一两个小时。访问到最后,我问了堪布三个问题。
- 深圳罗湖刑警大队很快监控到死者一部苹果手机出现在深圳华强北手机市场,一个黄姓男子曾经使用过。——不要随便购买二手苹果手机啊,上面附着了许多奇怪的怨念哦 [衰] //@雷晓宇同学: 而且结尾特别好,出人意料且有命运感。法制记者真是大有前途的工作,为非虚构的式微杀开一条血路!
【女模特被杀害肢解抛尸 隆胸硅胶成破案线索】女模小清乘上一辆黑车,边炫耀香港男友,边直呼司机“屌丝”。谁知司机是个债台高筑、欲杀人劫财的赌徒,他强奸杀害了小清,并将其肢解,在多地抛尸,以为万无一失。结果,一块有编码的隆胸硅胶,帮助警方锁定死者身份,缉拿真凶。🔗 网页链接
- 《每日电讯》的报道比美联社的更多信息。『Choje Akong Rinpoche - Telegraph』🔗 网页链接
- 正如弗朗索瓦•莫里亚克(François Mauriac)在其公开指责通敌的作品《法利赛女人》(La Pharisienne)的开篇之初所指出的那样,法国妇女发现他们“和环法自行车赛一样令人兴奋”。
【与敌同衾】1940年夏天,德国士兵抵达巴黎时,人数寥寥,所以必须笼络人心。卡罗琳•莫尔海德发现了一对年轻人的尘封故事,一名德国士兵和一位法国秘书在法国被占领、维希政府统治的四年期间有关激情、私情、通敌和粗暴惩罚的故事。全文:🔗 网页链接
- 石扉客:任何一个极端行动,哪怕性质完全一样,还是要甄别当事人的具体动机与每一个行事环节。和陈水总相比,引爆炸弹前主动示警并避开旁人的冀中星就像是圣人。和陈水总相比,冀中星更像是冤屈者在特殊情境下的一次特殊上访。衙门换做了机场,那一声杀伤力并不大的巨响,就像是被击响的登鸣鼓。
- 请"进京勤王"。 //@喀什帕米尔青年旅舍: 听说国足踢了个五星红旗加一党执政,我们喀什就不去添乱了。
- PRISM泄密者Snowden:29岁。大学没毕业,先当了美军,训练时摔断腿退役转去NSA设施当保安,后去CIA负责信息安全,07年被派去日内瓦管理网络安全,09年离开CIA,泄密前为国防合约商系统管理员。Snowden选香港也很有意思,实际他是清楚中国和美国政府之间的冲突。这货就是金发王立军啊。via @bitinn 展开全文
- 《达芬奇案中案》荣获南方周末2012年度传媒致敬“调查报道”奖, @高昱 写了一个“记者手记”,我学习了好几遍。其中一部分,特别富于学习意义,越俎代庖做成长微博分享。(手记全文地址: 🔗 网页链接 )
- 2月11日,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全美各大主流媒体爆出美国著名禅宗大师佐佐木承周(Joshu Sasaki,他也是Leonard Cohen修禅时的导师)的性丑闻。佐佐木承周现年105岁,此次丑闻爆其在过去数十年中性侵女学员百余人。
- 负责2月号封面采访的是本刊主笔张卓 @pippo贝 。访郭德纲的时候,经纪人王海说,“记者排着队采访,都是领导派了任务哪能完不成啊,完不成能坐门口哭了,他就接受采访了,一家一家一家。。。”编辑 @张捷 惊讶,“他也会怜香惜玉呀。”经纪人说:“你以为男的就不哭啊。”
- “日常生活中,我们是追随众人来理解并处理这个世界的,比方开门七件事,比方约定俗成的一些东西――海德格尔所谓“非本己”的理解;但是还有一种可能,我们对世界是可以有“本己”的理解的,是需要自己去打开的――这个部分,往往需要超越常识,同时得付出实打实的努力和具备一些定力。”(李宗陶)
- 张有一种范儿 @张伟_Zor 讲的也是关于特稿。他推荐了冰点教人写特稿的一种法子,听起来很有意思,我回头打算也这么干,就是——一字一字地把特稿范文敲出来,这是一种很棒的学习,可以真切地感受一篇特稿是怎样逐字逐句成篇的。可以选择的对象包括《普利策特稿卷》、《冷血》、《巴黎烧了吗》。
- 年会。1、唱k到半夜, @张悦823 的羽绒服神秘消失,十多人围着陪他找到为止。 @荣波 对员工的生命安全特别敏感,听说 @张伟_Zor 喝完酒去开车,急的马上打电话。看到 @莫敢 在冰湖上得瑟拍照,荣总第一反应是:危险!3、疲惫的 @pippo贝 坐在床边给我讲了好听的故事。4、我又哭了,但是又好了。展开全文
- #想下电子书的看过来# Hipda Lyricz 自制精排:《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神经浪游者》《海伯利安》《Rework》《十亿消费者》《光晕》等……🔗 网页链接
- 长时间的出差后,终于读到了《人物》12月号。我必须说本期我最喜欢的是 @张伟_Zor 写的查建英(有一个可能性是我太喜欢查建英了,但文章本身也确实是好)。大概花30分钟匆匆忙忙阅读完这本杂志,我就开始写稿了。
- @鄢烈山 老师主编的「白纸黑字」非常好看。等晚饭开场之前,我捧着这本书站在饭店一楼前台,站着看了一个小时,特别被其中曾骞和卢桦的文章打动,看傻了,背包险些丢失。可惜这本书是 @马一木 的,丫只肯借阅,怕我拿走(鸭说鸭对人性有充分认识)还强行在书籍扉页签名如图。。
- #2012年度我最喜欢的杂志,《人物》#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2年5月3日晚上7点。当时,杂志改版创刊号(即5月号,韩寒封面)即将下印厂。李海鹏(最下)、林天宏、张悦三人玩“cei ding ke”,决定谁跟印厂。最后好像都去了?
- 刚才紧急叫水暖工来修暖气,这会儿洗手间里发洪水一般狼藉,要重新把地板擦一遍。但是想起编辑 @何瑫 刚才说:“能经手你自己很喜欢的三篇稿子,我也好开心”,心里就觉得特别开心。我一定要把午餐、下午茶、咖啡馆、温泉、乱七八糟访谈系列坚持下去。
- 发现一封2003年的邮件:“居然你就是那年深夏,太震惊了”。邮件落款看着眼熟,长考。。是我在03年用过的网名。深夏的回信:“继续震惊吧。庄周梦蝶吧。世界多奇妙。工作中没准儿是假的。网络上没准儿也是假的。去广州时再见。祝好”。——完全不记得这次通邮。到2012年,这个陌生人已然成了领导。展开全文
- 本编辑部实习生的特点是小姑娘多,而且,这一大帮小姑娘里美女奇多。这周还要再来一个小美女,说话嗲翻一片那种。今天跟人聊天,说起她去本刊编辑部耍的经历——“看着xxx坐在小姑娘堆里,手把手地教改稿,真不知道他老婆是怎么放心的。”
- 我可能是编辑部里第一个阅读11月号《人物》的,印刷厂今早才把光盘送到家中。奇怪的是,我的感动点是在阅读“编读往来”,有点想哭。这期回复来信的是执行主编张悦( @张悦823 ),虽然我认识他,但还是很奇怪,一个人怎么可以把话说得这么诚恳?搞得我也很想写读者来信啊,如果能收到如此真诚的回信。展开全文
- 班上的小女孩(四岁)因为筷子拿不好而发愁,旁边的日本小男生说: “瞧,这样拿就对了。怎么样,我厉害吧?”开始自卖自夸。另一边的意大利小男孩 “没关系,来,张嘴!”说着亲自送到小女孩嘴边。意大利小朋友不简单。 (Moo0707译自日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