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谢拉昆明的头像

谢拉昆明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谢拉昆明

    春城晚报与昆明地铁联合推出的地铁乘客指南,前天进入金星社区向市民发放。指南以“乘坐服务信息十主流商家消费优惠”的模式,构筑了这份地铁直媒的特色。也为品牌传播搭建了更有效的平台。最后,发一位正在现场向市民宣讲的地铁营运部门美女。@春城晚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谢拉昆明

    长水选址看来是个严重问题了。 //@头条新闻: 截至今日10时,昆明机场仍有6738名旅客滞留。
    【截至10时 昆明机场最新情况】截至今日10时,昆明机场滞留旅客共6738人,已经登机6031人,救护旅客81人,邀请外联医疗单位15人参与航站楼救护。来自@昆明机场
    1. 微博附图
    转发 425评论 59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谢拉昆明

    大假拍的乡村小景,现在仔细看发现瓜叶上的小虫还很别致。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谢拉昆明

    所谓通融过50多人,成了最重要最核心的理由,那么能否拿出证据呢?还是没有登记表,只有"印象分"?通融过程应该不短,收费站都有视频监控吧?
    【机场高速是寒了心还是不近人情】女车主凌晨1点去长水机场接人忘带钱,收费站死活不让过,押身份证驾驶证都不行,朋友报警后警察赶来帮她交了10元过路费。收费站称:曾通融过50多人,无一人回来补交。有人觉得收费站不近人情,面对10元“买路钱”所引发的思考,你有何看法?🔗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谢拉昆明

    @we姜旻 挺进孤岛宝兴,中断联系几乎整整一天,终于看到他发回的近2000现场稿件。无论灾区信息多么海量芜杂,晚报人的视角与见闻才是对晚报读者最忠诚的责任。这无关新闻价值,更无关媒体炒作。当一个职业记者一步一步走进最艰 险的灾区深处,作为每一个晚报人,我们有一种深深的自豪: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谢拉昆明

    老同学聚会,有一搭没一搭闲聊,有关的无关的,用回忆的绳索串联起来。老实说,有些同学的名字已经模糊了,像在往事的风中飘。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谢拉昆明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谢拉昆明

    值班,虽然手捧一杯热咖啡,却在办公室越坐越冷。只是,有一条新闻让人不禁动容。当年仅10岁的爱女受伤不治,父母决定将孩子的器官捐赠给出来,五位患者将因之获助。从图片上,这是一对老实本份的夫妻,含泪签字。现场,所有医护人员向这位女孩的遗体鞠躬致敬。女孩是云南的第十四位器官捐赠者。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谢拉昆明

    回复@postmodernist: 我们都祝福做鞋的吴老板吧。其实,他们虽然不是什么高科技,也不是大品牌,但恰恰是这样的企业,才是桥头堡大通道是否成功的试金石,他们成功了,才是桥头堡建设的成效体验。 //@postmodernist: 我就是一说,恭喜他选中云南,祝他在云南事业有成。
    吴老板#吴老板和你交谈没有废话,物流、人工,最担心,去缅甸办培训学校,人工便宜。吴老板是深圳鞋业协会副会长,他说他成功了,会带来更多厂,这里都装不下。当年深圳比这里还差,一块钱一亩地还没有人干,现在呢?对于转型迁离的制鞋业,已投下200多万的吴老板对镇康的条件和当地政府很满意了。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谢拉昆明

    吴老板#吴老板和你交谈没有废话,物流、人工,最担心,去缅甸办培训学校,人工便宜。吴老板是深圳鞋业协会副会长,他说他成功了,会带来更多厂,这里都装不下。当年深圳比这里还差,一块钱一亩地还没有人干,现在呢?对于转型迁离的制鞋业,已投下200多万的吴老板对镇康的条件和当地政府很满意了。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谢拉昆明

    去食堂,要一份米汤泡饭带走,家里有餐饮大师配制的油炸鸡棕。终于实在了。食者实也,朴素的食物,总会给人一份世俗的慰藉。想多说两句这油炸鸡棕,鲜甜异常,不枯不柴,绵嫩之余,略带清脆,这云南本土的山珍,质朴而异质,大师说,要选火把鸡棕,不能开花,用罗平菜籽油,放了干贝,唉,不说了。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谢拉昆明

    学会了,就差木瓜籽了。 //@干燥吴语: 小时候妈妈带着我们在家里做木瓜水。用纱布包着籽在水里用力揉,然后放上几小时。午觉睡醒,我总是一翻身跳下床去看看凝起来没有,夏天的节日。
    从食堂打了木瓜水准备下午喝。说起来,读小学时,有天晚上约了到同学家做作业,只想一起玩的借口,同学的母亲热心地做了一大盆木瓜水,说家里院子就有木瓜树。 其实,吞食也没搞懂是怎么做成的,据说是木瓜籽的粉,但那么透亮,依旧感觉神奇。至今,也不打算弄清楚了,这种童年的模糊其实也很有味道。
    转发 4评论 12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谢拉昆明

    从食堂打了木瓜水准备下午喝。说起来,读小学时,有天晚上约了到同学家做作业,只想一起玩的借口,同学的母亲热心地做了一大盆木瓜水,说家里院子就有木瓜树。 其实,吞食也没搞懂是怎么做成的,据说是木瓜籽的粉,但那么透亮,依旧感觉神奇。至今,也不打算弄清楚了,这种童年的模糊其实也很有味道。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