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微博屏蔽我以“人口转向,意味着什么”为题,在财新峰会上进行了分享,提出“把新的10万亿投资给孩子”的核心观点。以下为演讲全文: 今天讲这个话题还是非常应景的,因为我们现在整体面临很严峻的经济形势,一方面是短期,一方面是长期。 短期的话,我们都知道最近整体经济面临需求不足,与之密切相关的就是通缩,价格下降,就业、失业的问题;长期的,中国经济还是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就是新生人口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从2016年1800万到去年只生了902万,在七年时间里新出生人口减半,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在和平年代是极其罕见的,而且可能未来的趋势也不乐观,这对中国长期经济的创新力、活力跟综合的国力都会带来比较大的挑战。当然已经映射到现在一些企业、家庭对投资跟消费的信心,所以其实也是映射到短期,不仅仅是长期问题。 一举两得的解决办法:把新的10万亿投资于孩子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怎么办?今天跟大家探讨一下。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好在是可以互相抵消的,一个是找地方花钱,一个是需要花钱,所以是有机会能够一举两得,用一个解决方案解决两个问题的。今天要讲的就是最紧迫的方式就是花钱刺激人口,同时解决人口的长期问题跟短期的经济需求不足的问题。 具体怎么样去花钱呢?当然经济刺激的方案大家都非常的关心,也一直在讨论和酝酿,其中肯定是会包括债务的化解,如果不做的话经济还会下跌,止跌的必要措施肯定是把债务化解,包括地方债。(延申阅读:新华社权威快报|直接安排10万亿元!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将大大减轻)房地产行业还有很多债务,可能需要通过收购一些存量的房产去化解这样的债务问题。还可以像过去一样增加投资,比如说在城市改造,在新能源的基建方面做这样的投资,但是这些只是止跌,如果要额外的拉动需求的话,那必须是有些新的想法,我们过去一直没有做的或者没有落实的,就是要发钱给消费者。如果我们发钱给消费者,是倾向于发钱给有孩的家庭或者未来想生孩子的家庭,就能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而且是巨大的、额外的对消费的刺激。 首先要发多少呢?现在看来似乎是需要有GDP的百分之几,或者GDP的10%,甚至绝对量10万亿的规模。上一次经济危机(2008年)我们发了4万亿,很大程度上就把经济拉了上来,当时的4万亿,十几年前真的相当于现在的10万亿。10万亿相当于我们GDP的不到10%。 中国通胀的时代早就过去了那么有人会问,会不会引起通胀呢?我认为中国通胀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中国基础的居民消费可以说是全面的严重过剩。举个例子,食品,我们现在的农产品已经是非常的供应充足,而且效率非常高,人均消费已经达到了全球很高的水平。我们的一些统计数字,中国人均猪肉的消费量是超过全球水平的,我们用不到20%的人口,但是消费了全球一半的猪肉,我们不到20%的人口,消费了全球40%的水产品、海鲜产品,我们即使发更多的钱,还有更多人吃猪肉吗?还有更多人吃海鲜吗?可能略有增长,但是产能绝对是充足的。 制造业不用说了,全球的产能放在中国能够是完全消化甚至过剩的,这么多新能源的车,每个产能扩大一倍都是没有问题的,中国如果有更多的消费力,人均车的产量不会那么夸张的话,消费额外10%的商品,是我们现有的产能完全可以消化的,不会引起通胀,反而能够产能利用起来增加就业。我觉得未来这些基础的商品已经不再会有通胀的可能了。 唯一可能引起通胀的,大家真的有钱去买一些奢侈品或者是热门目的地的酒店会涨价,但是今年实际上旅游虽然量增加了,但是我们的酒店供应也是过剩的,出租率在下降,因为又开了好多好多酒店,总体来说中国几乎所有的产业都是产能过剩,而且这个产能过剩的幅度是远远大于10%,所以我们增加10%的提振消费是不会引起通胀的。 现在这种通缩的状况比较糟糕,因为大家知道通缩是钱越来越值钱了,把钱存着不去消费,这就会引起恶性循环,我们必须把中国的经济通过提振需求拉升通缩先行。要花钱也不容易,我们要找花钱的机会,中国现在不是说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地方花。过去我们花钱,4万亿很大一部分是基建,现在基建已经没有太多有回报的项目了,很多地方的高铁已经建好了,现在总体再增加基建项目,铁路、公路,机会不大了。只有少数城市还有很大的、额外的住宅类供应需求,大城市里的办公楼,上海、北京的办公楼也是空置率非常高,未来可能改造成住宅或者其他的用途。 新能源的投入确实有机会,我们在西部建设很多新能源的发电厂,或者是数据中心,这是有机会的,可以加快这样的建设,但是总体的量级还是远远不够几万亿的消费增加。我们哪个地方可以投资呢?中国现在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我们未来的孩子是不足的,实际上最值得投资的就是我们的下一代,孩子,而且这是真实能够拉动消费和拉动就业的。 投入与回报错配,如何解决“年轻人想生不敢生”?我们现在一方面年轻人说没钱生孩子,一方面我们国家整个社会说找不到地方花钱。另一方面,我们的年轻人说没时间生孩子,压力太大,工作压力太大或者是教育压力太大,整个社会又说我们就业不足,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这显然是一个错配。我们家庭说没钱没时间,整个社会的时间跟钱又是富余的。为什么没有把社会的资源引向家庭呢?因为每个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是由家庭承担的,由父母承担的,而他的回报,无论是孩子未来会成为纳税者,还是创新者、消费者,都是贡献于社会的,所以有一个个人利益/私人利益跟国家利益的错配。这解决的方案很简单,就是通过国家的手段把更多的社会资源返还给家庭,来解决这样的错配问题。我一直在提鼓励生育的福利措施,首先从钱的角度,一个是钱,一个是时间。从钱的角度,可以通过国家发的现金、减税跟购房补贴的几个方式。现金,每个月孩子抚养的成本可能几千块钱,根据你孩子的数量,发给每个育儿家庭1000到6000块钱,每个月发一个补贴,但是鉴于现在我们要快速提振需求的形势,建议可以一次性地对于每个新出生的孩子发10万块,我觉得这是一次性的补贴,可以快速提升,再加每个月发。这对于小城市或者收入一般的水平家庭,我觉得这个力度还是挺够的,但是对于大城市、生活成本比较高,收入也比较高的群体,这个还是不够的。对于大城市的抚养孩子成本比较高的家庭,我觉得可以通过减税跟免税的方式,因为他生的孩子未来对于社保和国家税收有贡献,我们可以返还一部分税收给他,二孩家庭返还一半,三孩家庭全部返还,在一定的限额范围内。还有在大城市的购房成本比较高,如果你多了两个孩子可能多买10平方米,20平方米的房子,上百万的成本,可以通过低息或者无息的贷款给予补贴,综合的手段可以拉动一万亿、两万亿的消费提升。还有把孩子相关的医疗服务纳入医保,包括辅助生育的医疗费用的报销。 金钱只是一个方面,时间的倾斜更重要。因为家长养育孩子既有金钱上的付出,也有时间上的付出,尤其是母亲她要休产假,辅导孩子功课,孩子的接送等等,我们都知道养育孩子是一个非常花时间的事情。怎么样把社会更多的时间成本减负呢?第一建设更多的托儿所。像法国有提供普惠性的托儿所,从孩子几个月开始提供一直到三岁。中国需要建设更多的托儿所,现在很多幼儿园开不下去了,因为新生儿少了很多,幼儿园可以增加提供托育服务,托儿所服务的能力,可以提振就业。国家要给予补助,因为托儿所的服务是负担很高的,家庭是负担不起的,国家在这个地方花钱也是增加育儿嫂的就业。 提供男女平等的产假,增加产假。鼓励企业让员工,尤其是有孩家庭的员工能够灵活在家办公,像携程允许一周有两天的时间让员工可以在家办公。还有一个很值得提倡的,就是给孩子跟家长多放一些假,比如说春假、秋假。每个孩子可以在春天、秋天多休一周的假,家长可以利用这一周的时间陪着孩子去郊游、旅游的活动,这是有助于整体让家长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的。这个假期也是应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尽量休不同的时间,不要大家都挤在一起,像黄金周一样,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消费和度假的机会。 学习是为了工作,教育是为了生活教育改革减负这是很大的话题,总的来说,我们现在的考试太多了,压力太大,我们中考考一次,高考考一次,现在都卷到考研去了,是不是不应该有这么多考试?学习是为了工作,教育是为了生活,生活需要更多的技能,更多的修养,这样的情况下是没有必要过早的分流,可以让更多的人去上大学。现在大学已经过剩了,中国什么都不缺,连教育资源也不缺。虽然现在很多人没有上大学,但是我们的出生人口下降了很多,未来所有的高中毕业生上大学,我们的大学都是远远足够的。应该普及中学、高中、大学的教育,减少考试,这样教育的效率也会提高,学习内卷的压力也会下降。总体来说,我们现在需要找地方去投资,找地方花钱,孩子现在是中国最缺的,也是最值钱花钱的地方,也是最好的投资。中国经济最大的隐患是人口的崩塌,中国未来的创新力,未来的供应链的优势,完整的供应链,包括我们的综合国力,国家的安全都是要靠保证一定的人口规模,我们的人口如果迅猛萎缩的话,这些都会出问题。所以中国现在什么都不缺,我们的基建是过剩的,教育是过剩的,产能是过剩的,唯一缺的或者最缺的就是孩子。 造成的原因是我们投入回报的错配,因为我们的投入是需要家长投入,但是我们的回报是给整个社会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由国家层面,中央财政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通过中央财政把更多的福利,我们刚才说了时间上的福利跟金钱上的福利,给予抚养孩子的家庭,这是一举两得的解决办法。新的10万亿非常有必要,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投资于我们的未来,投资于我们的孩子。 我呼吁人口的政策也很多年了,人口政策解决低生育率问题的确是世界难题,但是中国也有的体制优势,我们是可以动用更有效的,更积极的社会力量,整个社会的资源去大力投资孩子,建设家庭友好的社会。 很多小国,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它确实不用那么担心生育率,因为它可以通过引进外国移民来解决人口问题。但是大国,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就必须去解决低生育率问题。 总结一下,大国必须需要“大家”,这个“大家”不是“大家好”的“大家”,是“大的家庭”。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应该一起,希望达成这样的社会共识,大国需要大家,让大家一起努力,大家一起解决当前最值得去解决的问题,谢谢大家!收起展开全文
- 【北京户籍人口 超两成是老人】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北京市户籍总人口1316.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79.3万人,占总人口的21.2%.//上海老龄化更严重,至2013年底,60岁以上户籍人口已超387万人,比重超过27%
- 【官媒不应误判中国人口形势---驳《人民日报:全面放开单独两孩政策会带来不利因素》】论述人口问题要认真负责,不能将一些妄加猜测、缺乏根据的数据当成论据,误导公众和决策层,拖延人口政策的改革。🔗 网页链接
- 《中国人太多了吗?》第一版于2012年4月出版,最近本书再版,书名改为《中国人可以多生!》,并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中国放开生育后,生育率和人口总量的预测。(2)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关系。(3)人口政策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网页链接
- 【全球生育率明显下降 女性平均生育2.5名子女】德国世界人口基金会12日发布报告说,如今全球每名女性平均生育2.5名子女,较1970年的4.7名几乎减半。女性生育率的地区性差异依然明显。按地区划分,欧洲每名女性平均生育1.6名子女,亚洲女性2.2名,非洲女性4.7名。🔗 网页链接
- 【俄罗斯实施系列刺激生育政策 人口状况逐年改善】从2013年起,俄罗斯在人口出生率较低的66个联邦主体地区实施了新的补贴,即生育第三胎或更多子女的家庭,在新生儿满三周岁前,每月还可获得5000至11000卢布(约合人民币850-1700元)不等的补贴。(分享自 @新浪新闻) 🔗 网页链接
- 【黑龙江省将现人口负增长拐点】黑龙江省户籍人口数量自2009年后开始持续下降,从2009年的3844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3779万人,连续5年出现负增长。不过黑龙江省常住人口还没有负增长。2013年,黑龙江省常住人口总量为3835万,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1万人。 🔗 网页链接
- 【威海文登人口连续14年负增长 七成父母不要二胎】在农村地区,很多人放弃生第二个孩子的机会。以地处胶东半岛的文登为例,人口连续14年负增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们不要二胎的原因大致相同,有的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照看,有的是经济上难以承受。🔗 网页链接
- 【城市为何拥挤——北京该不该严控人口(一)】从世界范围来看,所谓北京人口太多、规模太大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发达国家的城市整体上并不拥挤,是因为其更有意愿和条件改善居住和交通条件,让城市密度较低也能达到效率的提高。贫穷国家的城市普遍更拥挤,哪怕这些国家的人口更少🔗 网页链接
- 到目前为止,四个直辖市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都已经“满月”了。根据媒体报道,四个直辖市实施一个月左右的相关数据如下:上海:批准单独二孩再生育1730例;北京:2700多个家庭递交了申请,2300多个家庭获批;天津:受理10209份单独二孩申请,已经有3985例通过了审核;重庆:申报6780例,批准4431例。展开全文
- 【福建新政:派出所不得以计生政策为由拒办户口登记】来自福建省公安厅的最新消息,5月1日起,该省公安机关实施多项便民新政,包括方便群众办理户政业务,派出所不得以计生政策为由拒绝办理出生户口登记。🔗 网页链接
- 国家发改委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将公开招标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研究。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称,“十三五”将对中国的人口政策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对生育政策以及老龄人口问题都要有系统的应对之策。大家已经看到的是一些微小的变化,比如“单独”可以生二胎的变化🔗 网页链接
- 辽宁省和吉林省已于今年3月下旬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昨天,黑龙江省也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至此,东北三省均已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东北三省属于生育率较低的省份,其中辽宁省已经连续三年人口负增长。
- 【日本学者呼吁放宽引进中国劳动人口】早稻田大学金融综合研究所顾问野口悠纪雄表示,外国劳动人口占日本所有劳动人口的比例仅为0.1%,而同样的数字在欧洲大约为10%。日本未来将陷于严重的劳动人口短缺,早日向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年轻人打开大门,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 网页链接
- 【清华教授:社会抚养费制度是恶政应废止】社会抚养费是基于“多生孩子给社会增加负担”来考虑。那你有没有想过多生了孩子其实也是在给社会做贡献。社会抚养费制度要不要废止已经不是问题了,下一步就是它什么时候废止的问题了,就像前不久的劳教制度一样。🔗 网页链接
- 【黄细花:建议取消“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黄细花表示,由于“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过分严厉,多年来,有些地方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把多生孩子看得比犯罪还严重。建议取消“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和计划生育的各项考核,废止各地有关“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文件。🔗 网页链接
-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对于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政务信息应主动公开。计划生育政策涉及公民的切身利益,需要公众广泛知晓。公布计划生育的具体目标、测算方法及其理论依据,是尊重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要求。🔗 网页链接
- 政协委员王名连续五年提交放开生育的提案,国家计生委最开始的答复斩钉截铁:基本国策,不容改变。这曾让王名郁闷过。王名当时表示那就继续提,一直提到改变为止。国家计生委后来答复变为“中央没有改变,我们没有办法”,再后来变为“有重要的启发,我们将认真研究”。 🔗 网页链接
- 【财新专栏:政策迷途——低生育率威胁国家安全(七)】短期的政策调整应是立即完全放开并尽早鼓励生育,防止出生人数再现1990年代那样的坍塌。同时,对人口学会和计划生育部门进行重大改组,促使人口观念和相关机制回归到能维持民族繁衍的正常状态🔗 网页链接
- 【财新专栏:应设立生育节鼓励生二胎】要提高生育率,除了全面开放生育政策之外,中国政府现在必须认真研究各种鼓励生育的奖励政策,并且大幅加强鼓励生育的宣传力度,包括设立“生育节”等。🔗 网页链接
- 【孙俪承认怀二胎 邓超非独子网友担心“超生”】《新快报》报道:在宣传《中国合伙人》的时候,邓超也曾爆料:“我叫邓超也不是超人的意思,是超生的意思。这个我以前也说过,我真的是超生,我不是独子,我还差点没了。我妈差点引产,那时候我都五六个月了。”🔗 网页链接
- 【李显龙发表马年新春贺辞 再鼓励提高生育率】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马年新春贺辞中说:“虽然我们努力鼓励婚育,但我们的生育率仍然过低。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做得更好。”新加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鼓励仅生两个,到了八十年代,虽然政策转为鼓励生育,但生育率一直下滑。🔗 网页链接
- 【中国人口峰值预测不断下调】1996年,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预测中国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16亿的峰值。2005年6月20日,当时的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表示,我国人口高峰预计将在2033年达到15亿左右。2013年12月7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家卫计委官员表示:中国峰值总人口将明显低于15亿。展开全文
- 【欧洲27国生育率低于标准 或步入“人口自杀”之路】欧洲近年深陷人口萎缩困境;数据显示,欧盟27国总生育率均低于维持人口规模所需的2.1标准水平。专家警告,欧洲正步上“人口自杀”之路,各国须尽快正视,否则后果堪虞。//其实中国的生育率低于欧盟的平均生育率。 🔗 网页链接
-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出生人口1640万人,死亡人口972万人,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95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44万人。
- 【南方周末:梁建章:我是商人,我推动生育政策改革】2011年,我和北大教授李建新合写一本书,使用的就是这种跨界的合作方法:李建新从社会学的角度,我则从经济学的角度,共同探讨中国的人口问题。🔗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