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来的Kindle在来英国的第二天就忘记在酒店丢了,幸亏还有这本@土家野夫 的书陪伴漫漫的旅途.每一个悲呛的故事背后,野夫似乎都在呐喊不要再回到那样的时代,不要再回到那样的社会.
- 1921年12月11日,尽管天气寒冷,但仍有近2000万民众,到政府指定的地点参加全省投票公决。这是中国宪政史上又一个永远值得缅怀的场面。最后投票结果,<湖南省宪法>以一千八百一十五万张"可"票获得通过,成为中国第一部正式的省宪法。--叶曙明<国会现场>摘录。Ps:联省自治模式失败,真是可惜了。展开全文
- 真不错,一个向往已久的国家... ——看到罗璐Rachel的博文《初见西班牙-记三大城市》有感而发的评论。🔗 网页链接
- 对于心理有隐伤的人来说,看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等电影,是件很残忍的事情。冯象一个冷血的医生,会在一部片子的某个环节迅疾而不露声色地剥开你的伤口,让你去对片中的创伤感同身受。在这一点上,总是不如李安,懂得电影终极的关怀是治愈。这也许也正是大师与非大师一个本质的区分。
- 早上看了这个片子,撇开印度片惯有的一些夸张不谈,我觉得片子总体的情节设计和推进,以及宣扬的主题还是相当精彩的。这样的政治反腐片国内就不可能有,也反映出印度至少是一个醒着的民族,而我们还在装睡。 //@小爱兔子: 收,这两天静下来好好看几个片子。 //@土家野夫: 我来慢慢看看
"63年后的印度,再次苏醒了过来。让这32000亿看作是第一步,拿回那些藏在瑞士银行的属于我们的钱财”----印度大片《knock out》浙大@zhaoxbzju 推荐,值得一看,啥时咱们也有这种层次的电影哇?!🔗 网页链接
- 说起言论自由,想起2002年在香港学习时,老外同学总是问我们大陆网络到底有没有言论自由,我们那会还很凿凿地说,有啊,除了FA轮GONG。确实,那会还有古歌,有99BBS等黄站,有加拿大中文网等自由地。不过,之后这十年,确实是有如一只无形的手伸过来扼喉了,一年紧似一年。到最后只能看看新浪微薄了。展开全文
【环球时报社评:拿“言论自由”逼问莫言就是装孙子】莫言10日获颁诺贝尔文学奖,西方媒体称“言论自由成了莫言无法躲过的话题”。中国同西方不是不能比,但反复质问中国人万众关注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国家是否有“言论自由”,这是“对比”吗?这是装孙子,是在一个光荣的时刻成心要制造些不痛快。展开全文